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世佛力法界转经轮共修超度地狱大坛城

净土宗实修次第

 
 
 

日志

 
 
关于我

原创书稿近100万字:《全然接纳》《意识的觉醒》意识进化的次第。原创新学科《意识科学》。原创性博文。虽原创和引用大量新时代词汇,但宇宙真理不变。佛法是对永恒的生命真理,采用与时俱进的阐述。邪师恒沙之末世,修学必依清净传承为本!回归佛经祖论!研读原经文为本,祖师论著为辅!佛力为本,闻思为辅!吾所依传承者:弥陀释迦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莲池藕溢印光也!此是佛力能量之管道,启佛力信心之门户,直达吾心海。心莲自开,往生业成!舍凡夫垢身,游极乐香光庄严。

三百年来第一人  

2014-08-31 19:35:03|  分类: 救度之门 书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三百年来第一人

台湾佛教界评星云大师对现代人类文化之贡献,谓“五百年来第一人,不作第二人想。”(见《传灯》一书),也许有许多人不会认可;但教界评印光祖师对近代中国佛教之贡献,谓“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则无一人不服。

在《印光祖师年谱》中,详述印祖五大贡献:

1、判通途特殊二门,明佛力救度;

2、办弘化社,倡导佛化家庭教育;

3、剖析教衰之源,诫止滥度僧伽;

4、立灵岩寺规,建十方净土道场;

5、圆通教门,密护诸宗,打破门户。

 

以此而为中国近代佛教开创出一个净土教的时代,引导国人回归千年前善导大师的佛力救度门。印光祖师的影响,并未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而逐渐销声匿迹;相反,他正为现代人开启了“无论智愚贤劣,念佛必得救度”的佛力往生之门。

印祖为探索现代汉传佛教之出路,作出了楷模和榜样。印祖的五大贡献,构成从“改造人心”,到“改造家庭”、到“改造佛教界”、到“改造社会”,最终改造整个外在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有明确次第的系统工程。

自始至终、从小到大、由凡成圣,涵盖了所有层面,非大圣祖师之伟智,不能为也!

 

一、先从家庭启蒙教育下手,以因果之理,改造人心,修心齐家,自然国治天下平;诚为“中国传统文化断层重整工程”之先驱!

二、再从净化僧伽队伍入手,在根本上改造佛教界,以使正法久住;

三、最后,普劝同入佛力往生之门,借佛愿力,改造外在世界,舍轮回苦世,登极乐净土。

 

这是一个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系统次第,为我们指明了现代佛教、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的大方向。

只要按照这个次第走下去,佛教就有大希望;社会就会大祥和;众生皆可离苦得乐。

印祖自己也在文钞中说明了这一为人修学的三大次第:

“因果报应者,儒释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妇,敦伦尽分,培植贤才之天职也;

信愿念佛者,具缚凡夫,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妙法也。”

 

1  判通途特殊二门,明佛力救度

凡是弘扬佛法卓有成就的高僧大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结合当时当地的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机调伏众生。在近代,展现此一特点十分出色,而又能遵循佛教本旨,来进行弘法的杰出人物之一,就是留下百万言、三大部文钞,被尊为净土教十三祖的印光祖师。

印祖一生处在社会大动荡的年代里,在《自述》中曾说:“于法雨寺住闲寮,三十余年不任事。”

一心潜修念佛,回复信函。后被遍为文钞,佛理深入浅出,文辞曲雅,条理清晰,今天读之。犹凛凛然,生气蓬勃,使人为其精辟卓越的见解,正直坦荡的胸怀,而肃然起敬;为寻求解脱的当代人,开辟了一条简易明确的光明大道。

 

印祖的一生,与他的文字一样,平直无奇,质朴无华;其净土教理,则又是一从理论到实践的有完整次第的大体系,上继千年之善导绝学,下救万世之末法众生,契机契理地奠基了净土教在近、现代佛教中的主导地位。

 

2  办弘化社,倡导佛化家庭教育

校订、刻印、流通佛书佛像,是印祖弘法的主要方式。1930年,由印祖发起,明道法师主持,在上海成立佛经流通处,校印净土教书近百种、印数达十万余册,普遍各界赠送。一年后,业务兴盛,于是正式成立“弘化社”。

1935年,明道法师往生,弘化社无人可托,印祖以75岁高龄,出而自任。流通数百万本法宝,但印祖仍慨叹“力量太小了!

”同时又鼓励弟子说:“寄出去的一万本书中,能有一人认真地看,也是收到效果了。”

“我们只尽我们的心力罢了!”

 

所流通的书中,如《安士全书》、《寿康宝鉴》、《感应篇汇编》、《阴骘文》等,都可谓中国传统成功文化中之精品。

作为一代祖师,印祖是近代净土教的奠基者,是善导大师弘愿救度门的继承者;

作为一位佛学家,也是“佛化家庭亲子同步教育”的开创者;

作为国学大师,更是借佛教力量来传播“中国传统成功文化”的开先河者。

在《印光法师嘉言录》中,也已被后人整理出“家庭教育”的专题,约五千余言。笔者又从文钞中予以补充,名曰《印祖论教育》,以继大师之遗志。

 

3 剖析教衰之源,诫止滥度僧伽

印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佛法之衰,实基于此。”

印祖这一重大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教界注意;但却一直体现在他毕生的实践中。

印祖至死不收剃度弟子,后来甚至定为灵岩山共住规约。不劝人出家,尤其反对女子出家,而主张在家老实念佛

政府应整顿僧伽队伍,凡年青僧人,非高中毕业不予传比丘戒,以此控制僧伽之泛滥,提升僧宝之素质。

 

那些于国、于民、于佛教、于信众、于自身,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假僧(无出离世俗、成佛度生之志者),如《仁王经》所说:“狮子身中虫,自食狮身肉”。

败坏佛法的,非是外力,而是佛门中之假僧。要想振兴佛教,就要发起一场“清除假僧运动”;由国家组织一场大考,凡不及格者,一律令其从事生产,自食其力。否则佛法只有一天天走向衰败。

 

印祖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到“狮虫食肉”,觉察到佛教 的危机,因此对僧伽抱着“宁缺勿滥”的态度。

同时,印祖把眼光转向在家居士,将弘化活动扩大到社会上去。这是从“僧寺佛教”向“居家佛教”转变的最早体现。

今略引有关文句如下:

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流通法道而设。

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偏赞净土,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

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

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发民。

即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

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

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

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

 

“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

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

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

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

以清世祖,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

 

“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有大损。倘世上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

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

益暂得于当时,祸广覃于后世。

致今已泛滥已极。纵有知识,

欲一整顿,无从措手。可不哀哉!”

 

“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资。否则不可。”

“出家一事,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计。

其下焉者,则无有生路,作偷生计。

故今之出家者,多皆无赖之徒。

致法道扫地而尽,皆此辈而致然也。”

“市井习气,出家若不真修,更甚于俗。”

4  产灵岩寺规,建十方净土教道场

印祖早年,千里参学,长途跋涉,行程半个中国;后有饱览群书,了解历史上僧伽制度之沿革;同时又深刻洞察所处教界之现状,最后在晚年提出《五条规约》,是中兴净土教,振兴佛教的根本方针,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大师终其一生,从未说过什么“整顿佛教”、“改革僧伽制度”之类囗号,但我们却可以从《规约》中,窥见印祖理想化的教团,是改革封建宗法制度,主张民主,选贤与能。

故第一条即是:“住持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这是印祖以无私为教之心,打破宗法观念,树立民主作风的体现。

为从根本上杜绝宗法制度的蔓延,在第五条规定“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印祖在一次开示中说:“灵岩寺规,系光所立,与天下丛林不同。”“早晚功课,与打佛七时同。”对为应酬、放焰囗之类,甚为反感。

故第四条规定:“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最后斩钉截铁地宣布“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佛教教团,就必须遵循印祖的这五大遗训!

 

5 圆通教门,密护诸宗,打破门户

印祖毕生为卫护佛教,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这时,也就不分什么门派界限了。

后人称师“通宗通教,密护诸宗”。

在《宋版大藏经序》中,印祖说:“五宗名目虽异,理体实一;当专主于一门。”

“如由四门而入城,如以四时而成岁。”

然对凡夫而言:四门之中,唯往生西方之门为易入,且免费,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是入救度门之门票;

其余三门,门槛太高,还要昂贵之门票。

四季之中,念佛有如万物丰收之秋,余法则如播种、耕耘时也。

大师晚年,对世情洞察更为透彻,故而言辞犀利。1940年农历11月初4往生前,对妙真和尚的遗嘱只有三句话:

“汝要维护道场,弘扬净土,

不要学大派头。”这也是对每一个佛子的叮咛啊!

永嘉周孟由居士说:“法雨老人,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诚然,自清至今,内地佛门中,具有此种“印光精神”,建造五大伟业,承前启后,系统改造社会,指明佛教发展方向的,还有第二人吗?单就弘扬净土教而言,亦不愧唐初善导和尚之后第一净土教师也!

世传印祖是大势至化现,“此菩萨有大势力,大智慧,当举步时,能震动十方一切世界;”

“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无量寿佛、观世音等,坐莲花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故知,凡见闻印祖之事,信顺印祖之教,乃至能起一念净信者,皆已种西方之莲台,共预极乐之法会也!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善导大师历代祖师!

  评论这张
 
阅读(77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