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世佛力法界转经轮共修超度地狱大坛城

净土宗实修次第

 
 
 

日志

 
 
关于我

原创书稿近100万字:《全然接纳》《意识的觉醒》意识进化的次第。原创新学科《意识科学》。原创性博文。虽原创和引用大量新时代词汇,但宇宙真理不变。佛法是对永恒的生命真理,采用与时俱进的阐述。邪师恒沙之末世,修学必依清净传承为本!回归佛经祖论!研读原经文为本,祖师论著为辅!佛力为本,闻思为辅!吾所依传承者:弥陀释迦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莲池藕溢印光也!此是佛力能量之管道,启佛力信心之门户,直达吾心海。心莲自开,往生业成!舍凡夫垢身,游极乐香光庄严。

从要门念佛,证入弘愿念佛门之次第  

2015-05-17 11:28:28|  分类: 净土道实修次第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1散心诸行要门,南无阿弥陀佛必救度。非佛力救度,不得往生。

2定心诸行要门,南无阿弥陀佛必救度。非佛力救度,不得往生。

3散心专念弘愿念佛门,南无阿弥陀佛必救度。非佛力救度,不得往生。

4定心专念弘愿念佛门,南无阿弥陀佛必救度。非佛力救度,不得往生。

救度门,统摄定散要门与弘愿念佛门。

[散心是左脑的脑波频率;]

定心是右脑的脑波频率。

定心念佛是用右脑意识在念,故可念念与南无阿弥陀佛佛力能量场同频共振。

散心念佛是用左脑频率在念,无法与南无阿弥陀佛佛力能量场发生同频共振。

然南无阿弥陀佛发18、19

20愿,以佛力主动摄取或散心或定心念佛人,亦救度要门诸行人故,若有信愿,皆得往生。

 

然唯有邪见念佛之人,虽有信愿,却因法执之心,诽谤圣道门,轻慢圣道行人,轻慢要门行人及行法者,不得救度。此上南无阿弥陀佛18愿唯除之机。

虽教理上自以为是弘愿念佛门,实证上仍是散心散念之要门,则是知行不一,必生邪见。

若知行合一者,教理上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正觉,内心实证上,亦是正定正念之心,念念与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能量场同频共振,念念与南无阿弥陀佛佛力能量场同频共振。永远合一,永不退失。才是真正的弘愿念佛人。

 

 

 

 

 

善导和尚之鹤立诸宗群魁之巅者,不是口出光明,而是显彰观经“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一句之真义。它犹如一盏明灯,使令阿弥陀佛弘愿之深旨,释迦本师出世之本怀,朗然洞明!从而使令净土修学之法要,众生行持之路途,豁然开显!其点睛之妙,在于显彰净土之三门,示明众生专修之路。不仅天台法相诸宗硕匠无一人梦见,即是本宗贤哲亦无人可以企及,至今多有困在定散二门而不能出者。此绝非偶然。若真佛弟子,修行净土,希冀往生者,当依弥陀释迦之教,以及善导和尚之楷定,方不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善导和尚说:娑婆化主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仁显彰别意之弘愿。释迦如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而望佛本愿,意在一向专称无量寿佛名。何以故?定善门者,必需得观佛三昧方得往生,而且越往末法后期,能得观佛三昧的人越是稀有,故只可接引上品凡夫,不能遍揽中下众生。散善门者,虽能普被三根,但其上者是以功德回向而得往生,所行未专,而有间杂,其中之次者恐于终时不及回向,亦难确保统皆往生;等而下之者无功德可以回向,全凭遇善知识开导,方得往生,若不遇此机缘,更无由而往。故散善门也不能遍揽群生。所以释迦本师的真实意愿,只能是以定散二门之方便,引导并期待一切善恶众生,皆入弘愿法门。因为一切善恶智愚众生,但能以深信愿,专称名字,佛光常摄是人,即使临终昏迷,乃至意外断命,亦能确保终时心不颠倒,无碍往生,真正做到三根普被,遍揽一切众生。故知佛之本怀唯在弘愿救度。因此,所谓净土法门,实为宏愿一门!观经之九品,寿经之三辈,皆是散善方便,尚易解易信。阿弥陀佛大愿唯说至心信乐(信),欲生我国(愿),乃之十念(行)。阿弥陀经唯专劝信愿持名,不说定散方便,故知此经是纯宣弘愿法门的至上经典。此门由有佛力全盘包揽,全程监护,确保一切有信众生无碍往生,安全可靠。致使罪业凡夫唯称名字,当生即乘佛愿,越十地而入报土,了无客观障碍。所以难信难思。佛深知之,故不惜篇幅,反复劝信。唯有此经尽畅释尊本怀,最终圆成尽度一切众生之大事因缘。故知此经乃开权显实的万宗结顶之极作,故而世尊特为破例,无问自说,且不厌其繁,三劝信愿;故得六方诸佛,齐齐舒舌,一致证诚。此是千经万论所绝无,空前绝后所未有的。

       问曰:何故说“即使临终昏迷,乃至意外断命,亦能确保终时心不颠倒,无碍往生”?

答曰:一、人虽肉体昏迷,神识并不昏迷,心即神识,故能心不颠倒。二、意外断命,多堕恶道。然其人平时念佛信愿坚固,不负阿弥陀佛本愿,故得兑现本愿,接引往生。

       又问:念佛人常得佛光摄持,且有诸佛护念,何以恶死?

答曰:恶死多是先世宿业所导导致的,也有现世恶业所致的。其先世罪业,有定业不定业。不定业可转,定业不可转。佛不能改定业,故难逃恶死。既然定业已报,以是人平日真实信愿念佛,余业必消。故得兑现阿弥本誓,如约接引往生。

佛说阿弥陀经,言平实而又高深莫测,文质朴而又微妙难思。西方者,以凡夫日常之所见,日月群星同归西方而无例外,藉以喻所有一切凡圣终极之归宿处也。十万亿佛土者,喻众生与佛迷觉之差距天壤也。七除它数循环不尽,故喻无尽。七重栏楯喻重重无尽之戒功德成就。七重罗网喻重重无尽之定功德成就。七重行树喻重重无尽之般若功德成就。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者,从发心起,如是相续,上至百年,下至十念一念,不问时日久近,皆无怀疑、中悔、异趣、别求、杂行也。黄金为地者,喻柔软慈悲、光明不坏之心地也。如是等等。万不可轻忽此经,等同余经看待。

然而,不知何人,偏好头上安头,画蛇添足,在阿弥陀经后面凭空加一段“往生咒”。此虽不致令经文有所失色,但于信愿专修确有实际妨害。譬如有人以为,仅仅依本师所说“执持名号”,尚不足以担保往生,非要加念往生咒,才可以放心,其数甚多。这其实是无信之举,是不放心佛号之妙用,万法圆摄;不放心本愿之神力,十念必生;不放心本师之苦劝,六方佛证。孰不知,一句佛号万德俱圆,即得佛光常摄是人。我念阿弥陀佛不舍,如子忆母,阿弥陀佛亦念我不舍,如母护子。句句佛号交相感应。是故弘愿念佛人常在阿弥陀佛心中不离,阿弥陀佛亦常在念佛人心中不离。佛号即是不可超越的往生咒!其功德妙用,深广于往生咒不知多少千万亿倍,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信唯恐不深,愿唯恐不切,念唯恐不专。何必多此一举,妄加往生咒而妨碍专持名号?而信心是净土法门之根基,乃至命脉!故佛说此经特重劝信,以至再三再四而不厌其烦!故诸佛无不出广长舌相证诚!诸佛是何等重视专持名号!而在经后添加往生咒,非徒无一无帮助,反是障碍。若往生咒于往生有真实帮助,佛必亲说,一如《药师经》《楞严经》等。再退一步,此咒既然是龙树菩萨说出,设有添咒必要,龙树菩萨亦当早将此咒补加在经后,何待后人增添?若必需念往生咒往生才可靠,为何阿弥陀佛不说,持往生咒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释迦本师为何不说,执持往生咒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往生咒是龙树菩萨梦中所感,念往生咒则阿弥陀佛常在头顶,必非虚言。若将往生咒附在《无量寿经》或《观经》后或可,但附在《阿弥陀经》后则不可。何以故?《无量寿经》和《观经》乃言三辈九品之散善,以诸自力功德,回向求愿往生,非以专称佛号为业。念往生咒以求阿弥陀佛庇佑,一则可促其回愿西方;二则促其回愿心故,或可进而助其转散善为专修,入弘愿门。但《阿弥陀经》乃是专宣执持名号之弘愿法门,重在一心不乱。句句佛号皆得阿弥陀佛光明常摄是人不舍,如母护子,且有六方诸佛一致护念,如影随影。阿弥陀佛恒在念佛人心中,六方诸佛恒在念佛人周围,岂止只在头顶乎?故说专称佛名即是分陀利花,皆是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胜友。西方三圣恒在心中念念未离,又加念往生咒,反是阿弥陀佛摄护,非常不智。故弘愿法门要求身业专礼彼佛,不礼余佛。口业专称彼佛,不称余佛。意业专念彼佛,不念余佛。如是则能保证行者如子忆母,阿弥陀佛常在心中不离不舍。散善则不一样,其人意在修诸功德回向往生,为修诸功德故,读诵大成乘,修诸戒定,其念非在阿弥陀佛一念,故念往生咒收回其心于求愿西方,提振往生信心,而有其必要。而将往生咒添加于《阿弥陀经》之末,反而会妨碍念佛人对于佛号功德的信心,在实际中不难见到。相当一部分人误以为不念往生咒则往生不可靠,而念往生咒才是往生的可靠保障,降低念佛人对名号功德的信心,其障碍是明显的,实际的。

往生唯有乘愿,别无他途,其义显然。譬如登月,必乘飞船,别无选择。况且,往生于距离众生之迷十万亿佛土之遥的阿弥陀佛至觉报土,以俱缚凡夫身份,不仰靠乘阿弥陀佛本愿之强缘,是绝不可能的。往生不可以凭自力断惑,同于登月不可以凭自力跳高。无论于净土门,还是圣道门,断惑固然皆有大益。然而,净土法门乃是诸根同救,不能弃中下于不顾。而多数待救众生即属中下,显然于断惑力所不及。唯有乘佛本愿,纵然是瞎眼跛脚,乃至瘫痪无力者,也必与跳高冠军同达彼岸。瞎眼喻痴迷不悟,跛脚喻业障深重,瘫痪喻绝无能力自出生死者。此等众生,正是净土法门优先救度的对象。若依弥陀本愿,若依释迦如来所说,若依六方诸佛舒舌诚证,则无论如何下劣之人,但有真实信愿,非但能生,而且必生。非但必生,而且易生。是故善导和尚说:“善恶众生得生者,莫不皆以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又说“时劫满未满,智行圆未圆,正使尽未尽,习气亡未亡,功用无功用,证智未证智,妙觉及等觉,正受金刚心,相应一念后,果德涅盘者”。正受金刚心者,正受弘愿法门,求生净土绝无动摇也。相应一念者,回应弥陀召唤,专持名号无不感通也。果德涅盘者,乘佛愿力,往生报土决定无疑也。印光大师断言:仗自力修戒定慧断惑证真者是通途法门;仗佛力信愿念佛求往生者是特别法门。不可以以通途法理评论比较,否则则自误误人。此是不易之至论。所谓以通途法理论特别法门者,皆是死执断证路线,不解弘愿真实义。

 

印光大师明确划分出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的界线,说修通途求解脱难于上天,指明俱缚凡夫唯有业力,无力断惑。反对念佛看话头,认为净土法门唯可依仗佛力,而将念佛乘愿喻为乘火轮船。他认为净土法门是横出之法,一念能超十地,乃至未待往生,西土已预圣位。极力主张专修,高度评价善导和尚的专杂之论。如是等论,不胜枚举。

 

断惑证真和念佛乘愿,是完全不同的解脱途径,一者凭自力断惑证真,力强者胜。一者仗佛力接引往生,愿生者去。愿生与否,与信念攸关而与断惑无关。以断惑标准论往生,是中下根众生生起往生信念的大忌!是阻隔弥陀大愿深入众生心中的巨大障碍!

鉴于四土理论曲解了阿弥陀佛本愿的度世本怀,偷换了净土法门的法理基础,像削净土之足适天台理论之履,秀而难行。又像用天台理论概念堆砌净土之积木,似而非真。又像用天台理论之线吊在空中的楼阁,可望而不可即。凡忠于净土正教的有识之士,皆应以愚公之志,无我之忠,舍身之勇,正本清源。为众生辟万世之福缘,为净土立千秋之功德。还报释迦本师的殷殷说教之垂盼,还报六方诸佛的舒舌诚征之洪恩,无愧于亟待救度的中下根众生供养之恩。

 

 

善导和尚明确楷定,极乐世界是佛报土。“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绝非另有其它的“极乐世界”。一切往生者皆是往生无恶道知之名的报土,因此才能皆无量寿(唯报土方有,它土没有),皆同一相貌(唯报土方有,它土没有),皆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报土方有,它土没有)。何以故?阿弥陀佛名号,即是阿弥陀佛的全部果德,也是一切诸佛的全部果德。称念阿弥陀佛,即是以诸佛果德为修因,仰仗阿弥陀佛威神大力,转诸佛功德为念佛人的功德,因而一称佛名,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必生报土,速得成就诸佛果德。因此根本不需要断惑证真,一当往生,诸惑不断自断,菩提不证自证。或罪或福,或贤或愚,或觉或迷,或有修无修,皆证无上菩提。何以故?佛言: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以念佛因缘,能得佛光摄持,佛力接引之缘,故得往生,顿除灭妄想执着,显现诸佛本色。如人梦醒,好梦丑梦善梦恶梦一齐消失,现出清醒本色。

阿弥陀佛是法王,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亲生王子。阿弥陀佛五劫思维,累劫苦行,积功累德,将一切功德智慧法财,全部注入名号当中,让众生行有所持。并提供最便捷的方式,最有力的帮助,彻底清除一切外在的障碍,消除阻力。此种种努力,其日思夜盼者,就是为了让所有王子早日归来,继承全部功德法财。岂能提出种种苛刻条件阻止儿女归来,复又设置种种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儿女!

 

 

分段生死是六凡心土,乃阿赖耶识之见思惑所感,为轮回无常之境;变异生死是四圣心土,乃阿赖耶识之尘沙惑所感,尚有情执等残余,为有余涅盘之境,故亦可称有余土;分段与尘沙诸惑寂灭尽净,彻底离生死者为实报土,此乃真实心的自然应化,为无余涅盘之境。阿赖耶识乃心性之妄动,有如狂风涌波,真实心性则如如不动,有如风息浪静。故以上三土,皆为寂光地所化现之境。一者如梦,一者如醒,一者若醒而朦胧。除此三土,更无第四。天台创“凡圣同居土”之意者,我不知其为何?似乎专为净土往生而设立,用以证明不断惑而往生者,仍为凡夫,以维护断惑证真之法理原则。

 

以四土论作为通途法门修学进程的路标,以便行者自知修学进程。这是通途自力修行的特色所决定的,故有设置路标的需要。但是净土是横出之法,此如印光大师所说,一念而超十地,不必历经四十一阶,而是依仗弥陀大愿业力,直接接往报土,与三土四土不在同一修行系统,而是截然不同的解脱途径。净土往生全仗佛力接引,横超十地,直入报土,与一步一阶的通途四土扯不上任何关系。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解脱途径截然不同,其解脱理论也截然不同。譬如众生掉入天坑,深有万丈。通途之法,是教授遇难者种种自救良方。宏愿法门则是从直升机上放下悬梯,投降施救人员,直接到遇难者身边施救。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净土之解脱全仗佛力救度,其原因正是受救度者痴迷太深,无力断惑。若有断惑之力,又何须佛力施救?阿弥陀佛因地参考二百一十亿佛土,历经五劫苦心思维,无非是令众生无须断惑而得解脱,速达普度无遗之目的。阿弥陀佛之所以用佛光摄取念佛众生不舍,之所以有临终接引之举,皆是因为此类众生无有出离之力。故知以断惑为标准论往生者,是弃绝大多数众生于解脱之外。可见“四土论”与“别时意”异曲同工,而有过之。皆是不信罪业俱缚凡夫,仅凭一句佛号,别无“功德”可言(实际句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竟然能超越断惑证真之人,而轻易升登佛之报土!

为形象说明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解脱途径的差别,图示如下:

 

由于通途法门和净土弘愿法门解脱途径的不同,而显现如下完全不同的特点:

通途诸门之解脱      净土弘愿之解脱

全凭自己道力       全仗佛力包揽     (根本区别)

如同淘汰竞赛       如同大富济贫     (派生区别)

必须精通法理       只需会念佛名      (派生区别)

必须断惑证真       不问罪愚障迷     (派生区别)

必修六度万行       佛号囊括万行      (派生区别)

必须业障消尽       可以带业往生      (派生区别)

必须累劫相续       终时佛必迎接      (派生区别)

必须逐级攀升       直抵实报佛土      (派生区别)

必须全时专业       随忙随闲皆可      (派生区别)

主客障碍重重       绝无客观障碍      (派生区别)

不免中途堕落       专念确保往生      (派生区别)

随时可能退转       生者不退菩提      (派生区别)

难行过于登天       易行胜乘飞船      (派生区别)

利根方能成就       愿者皆可成就      (派生区别)

 

 

印光大师说:“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当知在缚即凡,脱缚即圣。念佛往生者,在往生之前虽是俱缚凡夫,无论临终之前其业消与未消,其惑断与未断,一到终时,万业立消,已不再是凡夫。至于其惑,终时消业如同梦醒,往生后或有暂时之朦胧,散善花开暂迟,但不久即得全醒,复其原本的智能德相。故阿弥陀经言: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不颠倒者,即心经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之缩略语。亦即般若菠萝蜜。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抵达彼岸者,岂是俱缚凡夫?

 

《四贴疏》说:“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四十八愿,即是建立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本来是佛的坚实基础上的。是故因缘满足,佛性自显。

 

净土法门,行法之简易无以复加,义理之深微无以复加。此中无一丝夸张之意。名号虽三字之简,持念则足以囊万法之用而圆满六度三学;信愿仅一念之微,至诚则足以了生死之忧而横超十地三贤。何以故!“阿弥陀”三字是阿弥陀佛累劫修行的终极结晶,已囊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全部功德。故念佛功德,无能过者。以如是之果作为修因,必然还归如是之果报,断无因果相违之事理故。虽然如来未明说此法是无为之大法,实际正是。何以故?念佛者虽未修戒定而般若自圆,虽未修六度而万行俱臻。佛言:“一切众生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着,即得还复原本的智慧德相。这是建立大小乘所有解脱法门的总依据,总纲领。无论是有为之通途,还是别意之弘愿,皆不出此大则。妄想与执着二者的关键在于离执。执着即是无明,爱憎是其根本。妄想如影,本无所有。若佛见影,即知即已,照而恒寂,是为涅盘。痴人见影,擦拭令净,徒劳无益,是谓无明。若念佛自己能听清者,即是得定。所以龙树菩萨说念佛入必定。故善导和尚言称名是正定业。若念佛人称念之时有杂想浮现,不理睬粘着,则正定不失。若欲把捉除灭,如同捉影,乃是妄上加执,立失正定。妄想是妄,似镜花水月,蜃楼阳焰,不执着便是离妄。若无所执着,即是无为。若执着除妄,即是无明。一切烦恼皆由执着而起。有为断烦恼、伏烦恼者,等于护烦恼、增烦恼。

所谓正定,大分四等。

上上品者,立体之定,满虚空界,尽无穷际,恒寂恒照,恒照恒寂。得无余涅盘,立地成佛。

上品正定者,片状之定,忙闲无别,醒梦一如,随时随处,不失其定。得方便有余涅盘,已侪圣位。

中品正定者,线状之定,心无杂想,念能相继,但有出有入,念止定失。等同于四禅八定。下品正定者,点状之定,定随佛声而应,声止而失。虽然只是一点数点,尚不能相续,但已得菩提种子。若持之以恒,一向专念,但得往生,速成佛果。专称佛名即入必定,无可疑者。若不杂不退,念念相续。往生成佛,事在必然。

 

净土弘愿法门之发愿,即是以求生西方,取代其余一切追求,使令众生虽不空五蕴,而从事实上达到证悟“无所得”所能达到的消除妄念之效果,从而暂离颠倒梦想。净土弘愿法门之念佛,即是以执持名号,取代其余一切执着,使令众生虽未修众戒,而从事实上去除种种贪爱诸恶及人我诸相之执着,从而摆脱无明烦恼之束缚。因此信愿称名万行具足,但具真实信愿,单纯称名,不问其余,无一人不能往生。信愿越是真切,念佛越是专纯,效果就越是显著。若以为单念佛号尚不可靠,企图以种种有为法门“补一向专念”之不足,以此疑心而令念佛夹杂间断,实际上是买椟还珠,弃车舟而负重步行。如是之人,大多是通途自力法理渗入所致。

众生如金矿,金质如真性,即不坏之真我。三毒如杂质,三业如胶结剂,佛号和佛光如化学药剂。众生念佛,蒙光照触,对胶结剂发生化学反应,暂时杂质虽未尽落,实际皆已松动。当终时灵肉分离之际,佛来接引之时,由有佛力加持,致使杂质尽脱,带业而终,消业而往。正如印光大师所说,带业往生,不是把业力带到西方。阿弥陀佛所接引去的,不是虚妄之杂质,而是常住之金质,是众生本有之真性,无始之真我。故得一到极乐世界,复其本然,金质自然发光。绝无轮回之事,更无恶道之说,永不堕落。诸往生者,如来智慧德相自然显露,无论原来罪业多重,迷惑多深,皆成圣贤,故得神通相貌平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凡夫之所以名凡夫者,即是迷惑,即是罪业,即是生死。若在往生之后,仍为凡夫,有何菩提可退?若不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般若菠萝蜜者,岂能得神通相貌平等,寿命无量,远离一切苦厄?故知所谓凡圣同居断无其事。

若明此理,就能明白应当怎样弘扬净土。第一,千方百计提振行者对于阿弥陀佛及其本愿的绝对信任和信心,坚信阿弥陀佛像父母不舍儿女一样不舍众生,绝不会嫌弃众生一切愚劣、罪恶及反复发生的错误,只要知错即改,再错再改,真心愿生,必定接引。坚信阿弥陀佛有绝对可靠的周全办法,把一切愿生的众生救出苦海,故得诸佛舒舌同证,绝对不误众生,从而无疑无虑。第二,千方百计增进行者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和期盼,使行者认知舍净土绝无出离之缘,若错失今生往生的机缘,沉沦六道,累劫难出,众苦逼煎,无人代受。即便得出,未必得遇净土法门。从而不再犹豫,坚定求生西方,绝不动摇彷徨。第三,千方百计劝导行者专修专念,为行者解除一切恐惧、顾虑和担心,使行者认识到一句佛号功德无量,利益无穷,足以解决往生面临的所有问题。以及杜绝杂行,明白11小于1的道理。凡一切杂行,皆是负数,加得越多,减损越多。从而放下一切包袱,满怀信心地执持名号。如是安心起行,心系一境。

譬如掘土,自然成洞,专念称名,自然成佛。诸佛菩提,众生本有,一切现成,非修故得。有信愿行,诸事齐办,离信愿行,一事无成。一句佛号,万德圆彰。故不怕不致果,唯恐不专一。行持宜简而复简,万不可头上安头。念佛宜专之又专,断不可饭里掺砂。若在称名以外,无端添加种种“善法”,即是翻善法而成毒药,有百害而无一利。譬如治病药方,若有愚人,为了增强药效,轻信无知人言,擅自增减药量,或添加自以为宝贵的圣药,必定改变药性,轻则使病情加重,重者致人死亡。若明此理,就能坚听佛言,专执名字,字字听清,务令专注一境。如是则字字得力,字字受用,字字感通,字字必得正定,无为而无不为。故名正定之业。果能如是一心,不作观想参究,不问开慧断惑,不泥威仪相貌,不忌善恶迷悟,必有大用。若自作聪明,杂添止观真言,以求断惑证真,则是画蛇添足,将机关枪当烧火棍用,自失往生之利。而四土之说专重断惑,乃至以为往生之高下取决于此,是不信净土之往生无关断惑,更不信惑业全是虚妄。

三界万有犹如夜梦,往生西方犹如梦醒,无论梦多梦少,睡深睡浅,一当梦醒,觅梦无处。醒时真性自然显现,方知一尘未染,智慧德相一如诸佛。断惑往生者如同已醒之人永弃梦境。带惑往生者如同梦中忽醒,或有惺忪之时。但蒙佛力加持,不久花开见佛,即如断惑往生者无二无别,何须以断惑与否论高下。幻身痛痒分明,娑婆万象宛然,却是南柯一梦。只待完全清醒之时,方知自己智慧德相本来具足,实无生死可了,无烦恼可断,无菩提可得,无佛法可证。宝珠从来未失,演若达多之头犹在,一切都是现成。譬如梦之与醒,乃是同一大脑,觉之与迷,原是同一心性。譬如问路,未知之时曰迷,既知之时曰觉,迷觉之相虽二,大脑之体本一。不可说正当迷路之时是一个大脑,知路之时则是另一个大脑。故无论迷时觉时,佛性浑同。极乐世界原是一切众生的故乡,无论过现未来,从来没有离开,也不可能离开。譬如梦中游历十方,实未离床半分。所谓往生极乐,即是舍离五浊妄想,复归本来面目而已。所以有“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之说。于通途而言,断惑固然不可绕过。但对于乘愿往生而言,断惑与否乃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完全无碍往生之根本。所以佛说净土三经,唯劝称名,绝口不提断惑之事。

善导和尚说,众生障重迷深,取悟难明,虽有八万四千解脱法门而无由遍览。世尊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一向专称阿弥陀佛名。一语道破世尊出世本怀,在于将万法导归净土,将要门引入宏愿,唯专称名,乘愿往生。唯有如此,方能遍度群生,圆满度世本怀。所以观经名净除业障,小经名诸佛护念,皆是示明众生无障碍往生之路,突出了佛力救度之义,而非依仗自力断惑。若仍然回到断惑证真之路,何以三根广被,普度群迷?是故,以断惑论往生者,貌似激进,实为倒退,阻断中下根众生的往生之路。

 

净土法门,是特为通途法门无由遍揽之诸根众生,而设立的特殊解脱法门。其优先救度的对象,不是上根,而是下根,是不能入围通途解脱法门的、最底层的痴迷罪业众生。故净土往生不可以以戒定慧的标准去要求,而是要把标准降到不能再降的最低限度,其余一切由阿弥陀佛全盘包揽。念佛人一切后顾之忧,有诸佛菩萨及众神影随护念庇佑;念佛人念佛功德,有阿弥陀佛光明摄取;念佛人临终,有佛及诸圣众到是人面前迎接;乃至往生以后同样负责到底,使其不退无上菩提,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全程包揽!证明弘愿法门是实实在在的无障碍解脱法门。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实现最大限度的普遍救度。这就是阿弥陀佛冥思五劫的良苦用心和胜妙之处。因此,净土法门唯一的门坎,只有信愿称名。这是不可能再降的最低标准。不可想象,若人连对佛的话也不相信,连往生的愿望也没有,连念一句佛号也做不到,还能有什么比这更低的标准,更容易的法门,更便捷的路径,更积极的办法去救度他们?所以信愿行是净土法门的最低的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唯此标准,是正确理解净土法门的钥匙。其余众善,各依其自身业缘,随缘随分,量力而为,在念佛之余,诸善三业真实心中作,不善三业真实心中舍,但不以此作为往生依据。阿弥陀佛本愿做到了如此之周全,若还说有什么障碍的话,除非自己全无信愿。因此,只有无信之人,才不肯生信发愿。纵真是这类顽徒,若能一念回心,阿弥陀佛也不会舍弃。此即是佛愿之平等无偏,慈悲无边!

善导和尚说:“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义无利无益之语,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总不向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

 

 

善导和尚特别了解和关怀众生往生之急需,特意拈出自他二信,能令众生立得往生净土之法要。此即信自无由出离苦海,信佛必不弃我,乘愿定能得度。具此二信,必生切愿,必促勤行,无复迷惑游移。至于事理因果,或信或不信,无碍于往生。

 

善导和尚心心念念皆为众生设身处地着想,字字句句皆为业力凡夫的急需雪中送炭,实实在在,不尚玄谈。

 

请看净土诸经及善导和尚,其广说念佛必生之义,而绝口不提断惑之事。佛说九品之散善,也是以善恶分高下。对上品上生说具诸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只需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上品下生只需亦信因果,不谤大乘。所谓读诵大乘者,未必开悟断惑;亦信因果者,或信或不信也。且此诸善皆是用以回向之功德,不在于大小有无,故此并非往生必具之条件。因为全无功德可以回向者,亦可往生。佛以有无戒行(善恶)划分往生品位,是因为散善门行者念佛功德多少不定,故以其功德多少作为回向之资的特色所决定的。

 

善导和尚担忧不相应教误人而殷殷嘱咐:“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应当“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法然上人说:若以布施为本愿者,贫穷困乏辈断往生希望。若以持戒为本愿者,破戒无戒徒断往生希望。若以禅定为本愿者,散乱粗动人不可得往生。若以智慧为本愿者,愚痴无智者不可得往生。法藏比丘之意显然,唯在尽度一切众生于水火。欲度一切众生于水火,必先度于万千解脱法门所不能遍揽者。通途万法之所以不能遍揽,全在于多数众生业重迷深,取悟难明。故欲遍揽,必当不简罪福,不论断证,无需取悟,人皆易行,行之必果。欲达此目的,必需优先考虑那些罪障最重,迷惑最深,根性最劣,力量最弱,急待施救的人。若此等人群能救,则法界众生普能得救。于是法藏比丘确定用称名一法,建立起一座使令一切善恶众生,乃至瞎眼跛脚,瘫痪无力者,皆能畅通无阻的无障碍往生之桥,以确保将念佛众生安全接至弥陀佛国,永不退转,直至成佛,使全程皆有绝对保障。唯此称名一法,才能遍揽一切众生而无遗漏,除非硬无信愿。若往生以取悟为依据,则中下无以得度。若中下不能得度,则无以遍度众生,四十八愿便成虚愿。若成虚愿,则法藏比丘不能成佛,众生皆无缘往生。故阿弥陀佛把最为简单易行的留在众生一边,即唯称佛名。而把最困难最复杂的留在自己一边,全盘包揽。以扫除众生往生的一切障碍,令所有善恶众生,皆有安全可靠的往生之缘。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初衷,也是阿弥陀佛无量慈悲的生动体现。会此阿弥陀佛本愿之旨意者,尽管一心念佛,余事全交阿弥陀佛,落心落意,不必自己操心。

由此凸显如下原则:凡是优先为最下根众生设身处地着想,极力提振众生信心,增强行者愿行,且所说之法简单易行而决定致果,人皆可以做到者,为真净土说法;凡是无视下根众生之急需,甚至打击众生信心,阻碍行者愿行,且所说之法复杂难行,开出众多苛刻的条件,无端提高往生门坎,不是人皆可以做到者,皆是障碍往生的伪净土说法。具体而言,即是唯说信愿行,不言戒定慧。不言戒定慧,不是否定和排斥戒定慧,而是一句佛号实已然将戒定慧等一切善行妙藏于其中。行者尽管专念万德洪名,莫问其余。念佛成就,戒定慧等一切善行自然成就,无为而得。唯说信愿行,不言戒定慧的原则,决定了净土法门唯仗佛力的特色,有如上太空必得仗飞船。

 

 

阿弥陀佛威神之力,远胜于冤亲债主之力百千万亿倍。众生往生路上一切可能的障碍,阿弥陀佛早有万全之策,确保念佛皆能无障碍往生。无障碍往生,首先是保障临终无障碍,表现在因阿弥陀佛加持,“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念佛之人,皆受阿弥陀佛光明无间摄护,加之六方诸佛及无量菩萨天人等,亦同影随保护,纵使冤亲债主成堆,又何惧何忧。下品往生即是力证。若轻信对于冤亲债主的夸大之辞,不信弥陀及一切诸佛之力,反而自招冤亲债主之害,其中陈晓旭临终不念弥陀,专念婆婆,虽有出家及在家数千之众,日夜为之助念,仍无济于事,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真正的冤亲债主,完全不可怕,而恐惧造就的心魔,自招冤亲债主,则无可救药。此乃因为其人自己远离阿弥陀佛及诸佛菩萨庇护,不接受护持。故应坚信念佛的本身,即是净除业障!所以观经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阿弥陀经名“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既然一句佛号能净除一切业障,既然一句佛号能得一切诸佛所护念,还有何种业障可以侵害念佛众生?因此一向专念无杂行者百即百生,千即千生,绝无例外。否则法藏比丘便不能成佛!何以多有不能往生者?其原因皆是信愿不真,疑佛正教,听信种种不相应教而杂修杂行。

念佛往生毋庸置疑。若真是利益众生的净土说法,必先站在最不堪的众生一边,为他们撑腰打气,解除一切顾虑和压力,使令他们生起坚强的信念,轻装上阵,满怀信心,无恐无虑、轻松快乐地念佛求往生,而不是顾虑重重、紧张恐惧地念佛。要积极鼓励他们放下一切包袱念佛,使他们不因业重而自卑,不因罪大而自弃,不因障深而焦虑,不因慧浅而自轻,不因人言而困惑,不因妄想而苦恼,不因债主而恐惧,不因忙碌而着急,不因病苦而放逸,不因困阻而退缩,不因落后而懊恼,不因烦恼而退心……唯有如此,方能放下一切本来多余的心理包袱,从而信心高涨,不被诸缘所异动,即是放下万缘,名为一心不乱。欲达此目的,唯一的良方第一是信, 第二是信, 第三还是信!何以故?信为能入。弥陀本愿之宏旨,在于为一切众生建立复本归元的进阶之缘。信树则愿不退行不乱,得以进阶。如是真信,易得一心不乱。如是一心不乱,无论上中下根,福罪贤愚,人皆可行。一心不乱不是通途凝神绝虑之禅定功夫,而是心无二求,意无旁趣,信无疑虑,愿无退悔,行无杂修之一向专念。若一心不乱是指禅定,则多数念佛众生往生无门矣!

通途信解行证,解以取悟,行以求证。若证实相,渐次解脱。

净土信愿行果,愿以安心,行以系心。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信唯真实——深信本愿不虚,佛力可恃。善根具故,必得往生。

愿唯欣乐——切愿求生西方,坚定不移。佛因具故,必得往生。

行唯专纯——至诚专称名字,与佛相应。佛缘具故,必得往生。

果唯恒持——终时佛来迎接,心不颠倒。福德具故,必得往生。

净土法门在中国长盛不衰,历代净土宗匠传播弘扬之功甚巨,也是中国众生之大福。然而,中国的净土道场,多依附于其它法门,纵是独立净土道场有影响力的法师,也多由其它法门中来,未得善导思想指引,不明净土三门之别,弘愿之旨,受通途法理所牵,其思想多禁锢在定善或散善的思路中,故不能正确释解释尊本师本意及法要宏旨,尤其不会《阿弥陀经》之真意。故净土理论和实践,皆不免夹杂其它法门的别解异见。一切以通途理则作为比量,虽然也说以通途为导,净土为归,仅导归于定散二门而止,而曾未梦见弘愿之门。乃至将念佛之行认作通途静虑的权宜工具!由是去米存壳,弃珠宝椟,失其内核,贬损净土法理之根基。

弘愿法门者,唯以往生为依归,一当往生,诸事齐办,余事现生无须过问。而往生必具的所有条件,阿弥陀佛早就安排妥当,留待众生应做的全部事情,唯须真信愿生。只要真信愿生,哪怕只是十念一念,皆可无碍往生。因为愿心坚固,念佛即得感通,稳乘愿船。因此有信愿者念佛必生,无信愿者无缘得生。娑婆五浊如枕上梦,往生如大梦醒。明此道理,才知往生唯在信愿之真诚,不在断证之有无。

  评论这张
 
阅读(253)|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