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世佛力法界转经轮共修超度地狱大坛城

净土宗实修次第

 
 
 

日志

 
 
关于我

原创书稿近100万字:《全然接纳》《意识的觉醒》意识进化的次第。原创新学科《意识科学》。原创性博文。虽原创和引用大量新时代词汇,但宇宙真理不变。佛法是对永恒的生命真理,采用与时俱进的阐述。邪师恒沙之末世,修学必依清净传承为本!回归佛经祖论!研读原经文为本,祖师论著为辅!佛力为本,闻思为辅!吾所依传承者:弥陀释迦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莲池藕溢印光也!此是佛力能量之管道,启佛力信心之门户,直达吾心海。心莲自开,往生业成!舍凡夫垢身,游极乐香光庄严。

大经释 3 48愿,一一成就  

2018-02-24 14:27:03|  分类: 弥陀教 法然上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3

        问曰:一切菩萨,皆立誓愿,

而或有已成就,或有未成就。

未审法藏菩萨四十八愿,

为已成就耶,为未成就耶?

        答曰:法藏菩萨誓愿,一一成就,

举世信受,莫敢狐疑。何者?

极乐世界中,既无三恶趣,

当知是即成就第一「无三恶趣之愿」也。

何以得知?即其〈愿成就文〉(大经卷上)云:

「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是也。

 

        又「彼国人天,寿终之后,无更三恶趣。」

当知是即成就第二「不更恶趣之愿」也,何以得知?

即其〈愿成就文〉(大经卷上)云:

「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更恶趣」是也。

 

        又「彼国人天,无有一人不具三十二相。」

当知是即成就第二十一「具三十二相之愿」也,

何以得知?即其〈愿成就文〉(大经卷下)云:

「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是也。

 

        如是初自「无三恶趣愿」,终至「得三法忍愿」,

一一誓愿,皆悉成就,

于中岂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愿」独不成就乎?

        然则念佛之人,皆当往生,何以得知?

即其〈愿成就文〉(大经卷下)云: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也。

 

        凡四十八愿,庄严净土,

华池宝阁,无非愿力,

何为其中,独疑念佛往生本愿?

加之,一一愿终,皆云: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而阿弥陀佛,成佛以来,

于今十劫,成佛本誓,是已成就。

当知一一誓愿,不虚设也。

 

故《往生礼赞》云: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释家深得愿旨,须仰信耳!

 

        问曰:经云「十念」,释云「十声」,

念、声之异,其义如何?

        答曰:念、声是一。何以得知?

《观经》「下品下生」云:

「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

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今依此文,声即是念,念即是声,其义分明。

加之,《大集月藏经》(日藏分第九意)云:

「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

 

怀感师(群疑论卷七)释云:

「大念者,大声念佛;

小念者,小声念佛。」应知。

此亦念、声是一也。

 

        问曰:经云「乃至」,释云「下至」,其意如何?

        答曰:「乃至」、「下至」,其意是一。

        经言「乃至」者,从多向少之言。

多者上尽一形,

少者下至十声一声等,

是则多少相对之言也。

        释言「下至」者,下者对上之言,即下至十声等;

上者上尽一形,是则上下相对之言也。

然上下相对,其例非一。

 

且如「宿命通愿」云: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识宿命,

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如是五神通,及以光明寿命等愿中,

一一皆置「下至」之言。

准之,此愿「乃至」,即同彼愿「下至」。

然则善导所释「下至」之言,其意合会经旨也。

 

        但解斯愿,诸师、善导,其意不同,

诸师局言「十念往生愿」,谓:若不满十即不得生也;

善导通言「念佛往生愿」:上从一形,下至临终,

十声一声,称念皆生也。

然则诸师局言「十念往生愿」者,其意不周,所以然者?

上舍一形,下舍一念故也。

善导通云「念佛往生愿」者,其意即周,所以然者?

上取一形,下取一念故也。

 

        抑!此四十八愿者,皆有「拔苦与乐」之义。

何故尔者?

大悲者,拔苦也;

大慈者,与乐也。

第一无三恶趣,大悲拔苦也;

第二不更恶趣,亦是大悲拔苦也。

第三悉皆金色者,是与乐也;

第四无有好丑,亦是与乐也。

 

乃至第十八,念佛往生愿,有其二意:

出离生死是拔苦也,

往生极乐是与乐也。

生死众苦,一时悉离;

净土诸乐,一念顿受。

 

        阿弥陀佛,若无此愿,

极恶众生,何以得离苦海!

远劫以来,世世未值,弥陀誓愿,

是故至今,尚在三界,众苦火宅,

未到四德,常乐宝城。

过去流转,盖是如斯;

未来楚痛,亦复几多。

然今何幸,值斯大愿。

 

虽已得遇大愿,若不信之,曷异不值!

既能信之,正是值也;

虽已信之,若不行之,亦同不信。

既能行之,正是信也。

行业有诚,决定往生;

愿力不虚,何容拟疑!

若得往生,解脱生死,

远离众苦,即是大悲拔苦也。

 

        夫!一往生极乐,去则身心,恒受诸乐:

眼见如来圣众,见见增眼根乐;

耳听深妙法音,听听增耳根乐;

鼻闻功德法香,闻闻增鼻根乐;

舌尝法喜禅悦味,尝尝增舌根乐;

身蒙弥陀光明,触触增身根乐;

意缘极乐妙境,缘缘增意根乐。

 

凡极乐世界,一一境界,

无不离苦得乐良缘:

风吹宝树是乐,枝叶华果,齐调常乐之韵;

波洗金岸是乐,微澜回流,自发四德之音;

鹤啭是乐,妙声清雅,演根力觉道法门;

鸿鸣是乐,宫商自然,出念佛、念法、念僧妙法。

步金地,升宝阁。

天衣被身,天乐响耳。

如是快乐,不可尽言焉。

 

        实是念佛誓愿,阿弥陀佛,大慈悲心之所发;

剧苦众生,拔苦与乐之方便也。 

  评论这张
 
阅读(16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