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世佛力法界转经轮共修超度地狱大坛城

净土宗实修次第

 
 
 

日志

 
 
关于我

原创书稿近100万字:《全然接纳》《意识的觉醒》意识进化的次第。原创新学科《意识科学》。原创性博文。虽原创和引用大量新时代词汇,但宇宙真理不变。佛法是对永恒的生命真理,采用与时俱进的阐述。邪师恒沙之末世,修学必依清净传承为本!回归佛经祖论!研读原经文为本,祖师论著为辅!佛力为本,闻思为辅!吾所依传承者:弥陀释迦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莲池藕溢印光也!此是佛力能量之管道,启佛力信心之门户,直达吾心海。心莲自开,往生业成!舍凡夫垢身,游极乐香光庄严。

大经释 7 专、杂得失  

2018-02-26 05:22:58|  分类: 弥陀教 法然上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7 专、杂得失

第四「不回向、回向对」者:

先「不回向」者,修正、助二行者,

纵不别用回向,而自然成往生之业。

故《疏》上文(玄义分)云: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

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次「回向」者,「杂行」也,反不回向言之。

修杂行者,若用回向,则成往生之因;

若不用回向,则不成往生之因,

故文云「虽可回向得生」等是也。

 

第五「纯、杂对」者:

先「纯」者,修正、助二行者,

是纯极乐之行也。

次「杂」者,是杂行也,反纯言之。

修杂行者,是非纯极乐之行,

通于人天,及以三乘,

亦通于十方净土,故云杂也。

然则西方行者,须舍杂行,修正行也。

 

问曰:此纯、杂义,于经论中,有其证据乎?

答曰:于大小乘,经律论中,立纯杂二门,其例非一:

大乘即于八藏之中,而立杂藏。

八藏者,安然和尚教时义中,引《菩萨处胎经》云:

一胎化藏,二中隐藏,三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

五十住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

当知七藏是纯,一藏是杂也。

 

小乘即于四含之中,而立杂含。四含者:

一增一阿含,二长阿含,三中阿含,四杂阿含。

当知三含是纯,一含是杂也。

 

律即于二十犍度中,立杂犍度。二十犍度者:

一受戒犍度,二说戒犍度,三安居犍度,四自恣犍度,五皮革犍度,六衣犍度,七药犍度,八迦絺那衣犍度,九鸠睒弥犍度,十瞻波犍度,十一呵责犍度,十二人犍度,十三覆藏犍度,十四遮犍度,十五破僧犍度,十六灭诤犍度,十七尼犍度,十八说法犍度,十九房舍犍度,二十杂犍度。

当知前十九是纯,后一是杂也。

 

论即于八犍度中,立杂犍度。八犍度者:

一业,二使,三智,四定,

五根,六大,七见,八杂。

当知前七是纯,后一是杂也。

 

又小乘经量部,于五藏中,而立杂藏。

五藏者:一修多罗藏,二毘尼藏,

三阿毘昙藏,四杂藏,五咒藏。

当知四是纯,一是杂也。

 

又贤圣集中,唐宋两传,于十科中,而亦立杂。

十科法者: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

六感通,七读诵,八遗身,九兴福,十杂科。

当知前九是纯,后一是杂也。

 

大乘义章,立五聚法门。五聚者:

一教聚,二义聚,三染聚,四净聚,五杂聚。

当知前四是纯,后一是杂也。

 

又非啻显教,密教之中,亦有纯杂法。

谓《山家佛法血脉谱》云:

一胎藏界曼陀罗血脉谱一首,

二金刚界曼陀罗血脉谱一首,

三杂曼陀罗血脉谱一首。

此亦前二是纯,后一是杂也。

 

纯、杂之例虽多,今且举其少分而已。

是则纯、杂之义,随法不定。

而今善导和尚意,且于净土行,而论纯、杂也。

又此纯、杂名,不唯内典。

外典之中,其例亦多,恐繁不出矣!

 

但于「往生行」,而分二行,不限善导一师。

若依道绰禅师意者,往生之行虽多,束而为二:

一谓「念佛往生」,二谓「万行往生」。

念佛是正,万行是杂也。

 

若依怀感禅师意者,往生之行虽多,束而为二:

一谓「念佛往生」,二谓「诸行往生」 〔慧心同之〕。

念佛是正,诸行是杂也。

此之三师,言异意同。

各立二行,摄往生行。

甚得其旨,最可归依也。

余师不然,行者思择焉!

 

又善导和尚《往生礼赞》中,细判「二行得、失」,

谨案彼文云:「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

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

1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2与佛本愿得相应故,

3不违教故,

4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

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五三。何以故?

1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2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3与教相违故;

4不顺佛语故;

5系念不相续故;

6忆想间断故;

7回愿不殷重真实故;

8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

9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10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11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12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13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何以故?余比日自见闻: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杂修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

仰愿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

已能今身,愿生彼国者,

行、住、坐、卧,必须励心克己。

昼、夜莫废,毕命为期

 

上在一形,似如少苦;

前念命终,后念即生彼国。

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

乃至成佛,不经生死,岂非快哉!应知。」

 

私云:夫斯文者,实是行者之至要也!

专、杂之训,得失之诫,甚以苦口。

求极乐之人,盍贮心腑哉!

若夫,抛杂修专者,百即百生。

如弃迂向直,何不到也!

舍专修杂者,千中无一。

如舍夷赴崄,遂莫达矣!

 

《往生要集》下(卷下末)云:

「问:若凡下辈,亦得往生。

云何近代,于彼国土,求者千万,得无一二?

答:绰和尚云:『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信心不一,不决定故;

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此三不相应故,不能往生。

若具三心者,不往生者,无有是处。』

 

导和尚云:『若具能如上,念念相续,

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

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此问答意明,以善导和尚二修,决往生极乐之行也。

意云:若依专修,而行用者,千万悉生;

若据杂业,而欣求者,一二叵生。

既慧心意,于西方行,以善导和尚,而为指南。

其余末学,宁不依凭乎!

况又吾辈,后于慧心,既二百年。

人根与时昧劣,佛法逐日浇薄。何得相比乎!

 

呜乎!近代浅识之徒,处愚诮贤,居末非本。

不止自失,又坏他信根,诚可悲也。

然则,欲得往生极乐国土,由此答意,

舍杂修专,是先德意,努力服膺,不可懈慢也。

又绰禅师,三信、三不信,亦是专、杂二修之义。

答中二文,为成一意,师资雷同,无差而已。

  评论这张
 
阅读(17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