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世佛力法界转经轮共修超度地狱大坛城

净土宗实修次第

 
 
 

日志

 
 
关于我

原创书稿近100万字:《全然接纳》《意识的觉醒》意识进化的次第。原创新学科《意识科学》。原创性博文。虽原创和引用大量新时代词汇,但宇宙真理不变。佛法是对永恒的生命真理,采用与时俱进的阐述。邪师恒沙之末世,修学必依清净传承为本!回归佛经祖论!研读原经文为本,祖师论著为辅!佛力为本,闻思为辅!吾所依传承者:弥陀释迦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莲池藕溢印光也!此是佛力能量之管道,启佛力信心之门户,直达吾心海。心莲自开,往生业成!舍凡夫垢身,游极乐香光庄严。

7 要义问答 1--8条  

2018-03-01 21:44:13|  分类: 弥陀教 法然上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7 要义问答

诚然,此身之无有道心,

体弱多病,令人堪叹。

不营世事者,不驰走四方。

 

无常之悲,充满目前,

何月日是最后之时,谁能预期?

虽荣不久,有命亦忧。

 

一切众生,可厌者,六道生死之轮回。

可愿者,极乐净土之菩提也。

虽生天上而夸乐,有五衰退没之苦。

虽生人间为国王,号令天下,

然而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无一能免。

 

纵使无有,此等之苦,

亦有归三恶道之怖。

有心之人,何不厌之?

得难得之人身,

遇难遇之佛教,

深愿此生,速求出离。

 

一、

问:无所顾虑而出家,

然心不离名利,无道心故,

受人之谤,将如之何?

犹胜于在家人之增长众多轮回业乎?

答:戏着尼衣、酒醉而出家之人,

皆成佛道之因,古书言之。

永观上人之《往生拾因》亦言:

「胜如上人之父母共同出家时,

夫年四十一,妻三十三,

以修行僧为师。师赞言:

未至衰老,不临病患,

今求出家,是为最上之善根也。」

 

释迦如来付法于当来导师,

弥勒菩萨而言:「破戒重罪之辈,

剃头染衣,着袈裟者,皆付嘱于汝。」

是故破戒,当凭于三会得脱。

经言:「在家持戒,不如出家破戒。」

诚然,生于佛法流布之世,

知出离之道,肩着解脱幢相之衣,

列名释氏,而不修行佛法,

如入宝山,空手而回也。

 

二、

问:诚然,出家者,

总为离生死,至菩提之务也;

然应如何行?如何愿乎?

答:道绰禅师之《安乐集》上卷云:

「依大乘圣教,有二种胜法:

一者圣道,二者往生净土。」

于秽土顿证佛果者,皆是圣道门也。

观诸法实相而得证,

行法华三昧,而求六根清净,

凝三密行法,而求即身成佛,

或求四道之果,又愿三明六通,

此皆难行道也。

 

往生净土门者,先思往生净土。

于彼土证悟成佛也,此名易行道。

离生死之道有多门,

但能行之,一切皆可。

 

三、

问:然则,如我等愚人,

应求往生净土乎?如何?

答:《安乐集》上卷云: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

一由去大圣遥远,

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

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

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

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

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往生拾因》云:

「真言止观之行,道幽易迷;

三论法相之教,理奥难悟。」

诚然,不堪观念、不能行法之人者,

应思往生净土。则一切法门,

易悟易证也。

 

四、

问:十方净土甚多,应求何方净土?

愿往生兜率之人亦不少,如何下定决心?

答:天台大师之《止观辅行弘决》卷二之一云:

「诸教所赞,多在弥陀。

故以西方,而为一准。」

又显密教法之中,专劝极乐,不可称计。

 

源信大师之《往生要集》,

以十方净土,互为比较,

而劝西方净土。

又比对兜率,举出多种胜劣,

并引兜率难,西方易之证据,

可寻其文而阅览之。

 

极乐是此土缘深之净土,

弥陀是我等有缘之教主。

宿因故,本愿故,唯应愿求西方也。

 

五、

问:然则应一心愿生极乐,

愿生极乐,何行殊胜?

答:善导和尚于《观经疏》〈散善义〉言:

「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正行有五种:一者、礼拜正行,

二者、赞叹供养正行,

三者、读诵正行,

四者、观察正行,

五者、称名正行。

 

一、礼拜正行者:若礼,即礼拜阿弥陀佛,

不杂礼余佛。

二、赞叹供养正行者:若赞叹供养,

即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不杂赞叹供养诸佛。

三、读诵正行者:若读诵,

即读诵《阿弥陀经》等三部经,

不杂读诵余经。

四、观察正行者:若忆念,观察,

即观察彼土二报庄严等,

不杂观察余土。

五、称名正行者:若称名,

即称阿弥陀佛名,不杂称余佛。

此五种,为往生之正行。

 

正行之中,又有二:

一者正,二者助。

以称名为正业,

以礼诵等名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

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又释言:「自余众行,虽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故愿生极乐净土者,

应一向念佛也。

 

六、

问:修余行,不契往生乎?

《法华经》卷六言:

「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密教之中,有决定往生之真言,

诸教之中,亦说往生净土之功德力。

 

又言于秽土中,成就佛果,

修行具足甚难功德之教,

而回向易往之极乐者,

则成佛虽难,往生净土易得。

 

又据所闻,法华与念佛为一,

同时修此二法,有何妨碍?

答:《无量寿经》下卷明「三辈往生之业」,

皆言「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观无量寿经》中,具言诸往生行。

至结论时,释尊付嘱阿难言: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

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和尚解释《观经》而言: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同经之文言:「一一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和尚,于《观念法门》释此而言: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然则,非言修余行,不能往生,

善导和尚言:「虽可回向得生,

众名疏杂之行。」

 

《往生要集》之序亦言:

「显密诸法,其文非一;

事理业因,其行是多。

利智精进之人未为难,

如予顽鲁之者岂敢矣!

是故依念佛一行,聊集经论要文,

披之修之,易觉易行。」

 

此等证据,宜详阅之,

并非简教,而是量机。

以我之力,离生死者,难以精进故,

专凭他力之弥陀本愿也。

先德之行谊,足可效法。

 

如道绰禅师,舍圣道门,入净土门,

善导和尚,止诸杂行,

一向念佛,而得三昧。

净土宗祖师,次第传承,今略举一二。

 

于日本者,源信、永观等,

自宗、他宗之人师,专劝念佛之一门。

专、杂二修之义,非今始言之,

净土宗之文甚多,可详读之。

 

又即身得道之行,

非往生极乐之教,各有所宗。

善导和尚之《观经疏》〈玄义分〉言:

「如《维摩经》,以不思议解脱为宗。

如《大品经》以空慧为宗。

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

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法华经》者,观真如实相,平等之妙理,

而取证悟,现身入五品弟子位、六根清净位,

以此等为宗。

 

又《法华经》,亦举出甚多之功德,

以赞此经,最后或言「即往安乐」,

或言「即往兜率天上」,此是便宜之说,

非以往生为本旨。

真言亦复如是。

 

若言法华与念佛同一,

应合而修之者,

即善导和尚,亦曾读诵《法华经》、《维摩经》等;

然而自入净土之一门以来,

则一向念佛,未曾杂修余行。

加之,净土宗之祖师传承,

皆劝一向称念,弥陀佛名,莫杂余业。

此等案之,应入专修之一行。

 

七、

问:欲知净土法门之教理,应读何书?

答:经典者,应读《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此名净土三部经。

祖师之论疏者,应读昙鸾大师之《往生论注》,

道绰禅师之《安乐集》,

善导和尚之《观经疏》、《法事赞》、

《往生礼赞》、《观念法门》。

此外怀感之《群疑论》、

慈恩之《西方要决》、

天台之《十疑论》、

源信之《往生要集》等,

以上,人所常见也。

但,虽未读一部,

若知其意而念佛,则往生何疑!

 

八、 三心释

问:念佛之安心,应云何知?

答:应具足三心,其三心者:

一者至诚心,

二者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也。

 

一「至诚心」者:真实之心也。

善导和尚《观经疏》〈散善义〉释言:

至者,真。诚者,实。

真实心中,厌舍此三界六道之自他依正二报,

三业所修,必须真实。

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者,

虽日夜十二时勤修,

如炙头燃,亦不得往生。

唯不简内、外、明、暗,

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深心」者:深信也。

决定深信:自身现是,

罪恶生死凡夫。

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

无有出离之缘。

又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

以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

定得往生。

 

仰愿深信佛语,若一切智者,

百千万人来,多引经论言:

「一切凡夫,念佛不得往生」,

亦不起一念疑退之心,唯报云:

「汝所引经论,非不信之,

然汝所信经论者,汝有缘之教也;

我所信者,我有缘之教也。

今所引经论者,通说菩萨人天等,

此《观经》等三部,

乃为浊恶不善之凡夫所说。

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

今闻汝言,唯增长我之信心。」

 

若罗汉、辟支佛、初地、十地菩萨,

遍满十方,化佛报佛辉光吐舌,

言「不得往生」者,亦当报言:

「一佛所说,即同一切佛说;

若改释迦如来所说之教,

则所制之杀生十恶等,可改可犯乎?

若前佛所说虚假,则后佛所说,亦是虚假。

若相同者,即不可改初信之法。」

永不退故,名为深心也。

 

三「回向发愿心」者:

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往生极乐,

决定真实心中回向,作得生想。

此心深信,犹若金刚;

不为一切异见、异学、

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

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

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

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

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

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

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

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

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

今日定死不疑。」

 

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

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

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

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

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

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

即自正当身心决定,

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

「仁者回来,此道崄恶不得过,

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

一心直进,念道而行。

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

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

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

言「群贼、恶兽诈亲」者,

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

言「无人空迥泽」者,

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

言「水火二河」者,

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

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

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

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

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

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又「水波常湿道」者,

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又「火焰常烧道」者,

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

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

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

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

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

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

妄说见解,迭相惑乱,

及自造罪退失也。

言「西岸上有人唤」者,

即喻弥陀愿意也。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

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

迷倒自缠,无由解脱。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

又藉弥陀,悲心招唤,

今信顺二尊之意,

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

乘彼愿力之道,舍命已后,

得生彼国,与佛相见,

庆喜何极也。

 

又一切行者,行住坐卧,三业所修,

无问昼夜时节,常作此解,

常作此想,故名回向发愿心。

 

又言回向者,生彼国已,

还起大悲,回入生死,

教化众生,亦名回向也。

三心既具,无行不成。

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以上皆是善导和尚之释文也。 

  评论这张
 
阅读(17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